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急性肺损伤肺泡液转运障碍的发生机制和中医治疗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水肿 肺泡液转运 毛细血管屏障 上皮紧密连接 促炎因子 活性氧 水通道蛋白 中医治疗

摘要:
急性肺损伤(ALI)可致急性肺水肿,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泡液转运障碍是ALI的重要病理基础。急性肺损伤肺泡液转运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肺泡上皮清除水肿能力下降两个环节。ALI发生时,肺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直接受损,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完整性被破坏,通透性增加,上皮间渗透梯度改变,水再吸收的驱动力丧失;同时,因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产生的促炎因子和活性氧可破坏毛细血管屏障,改变上皮紧密连接,同时使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ENaC)、Na+-K+-ATP酶表达减少,诱导水通道蛋白(AQPs)的表达减少,加重肺水肿程度。中医药疗法干预ALI肺泡液转运障碍方面的基础研究涉及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以及电针治疗等。单味中药影响肺泡液转运主要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实现:一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而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减轻炎性细胞因子对ENaC、AQPs的抑制,从而保护肺组织;二是调控ENaC、AQPs、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肺泡液转运,从而改善肺水肿状态。中药复方和电针则通过多路径协同改善ALI,其具体作用取决于选药与配穴。中药所呈现的多靶点作用潜力,可能为中医药在ALI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东省中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6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