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黄连通过调控肠黏膜上皮细胞aqps蛋白表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的机制研究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连 腹泻 水通道蛋白 大鼠

摘要:
目的 基于肠黏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s)表达的调控作用,探究黄连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腹泻的药理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黄连低剂量、黄连中剂量、黄连高剂量组5组,各6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各给药组开始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计算并评价各组大鼠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应用FITC-Dextran检测结肠黏膜通透性;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增加(P<0.01),结肠黏膜通透性及炎症损伤加重;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降低(P<0.01),且结肠黏膜通透性及炎症损伤改善;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其中,黄连中剂量组改善UC大鼠的肠黏膜炎症损伤和腹泻疗效优于黄连高剂量组。结论 黄连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UC结肠黏膜炎性损伤,上调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