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大科 广东广州 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康复科 广东广州 511401
出处:
ISSN: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痰瘀互结
分子生物标志物
证型
病因病机
摘要:
“痰”与“瘀”虽属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但两者可相互影响,且与中风的发展转归有着密切关系。痰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核心病机,贯穿中风病的全过程。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从细胞、分子、基因等微观水平探讨了缺血性中风病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机制,已发现有关缺血性中风痰瘀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这些基于微观水平通过分子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的缺血性中风外周血差异性表达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中医痰瘀互结证型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的微观化、客观化,从而为缺血性中风病从“痰瘀相关”进行防治提供参考,并有望促进中医学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基金:
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专项(编号:2017B030314176,JZ2019ZZ03);;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编号:20201145,20202069);;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编号:YN2016ZD0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大科 广东广州 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吴光亮,蔡海燕,李国铭,等.痰瘀互结对缺血性中风的辨治意义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概况[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1):272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