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淋巴示踪技术引导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Tracer-guided lymphatic mapping in dissection of para-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ymph nodes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纳米炭 吲哚菁绿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上动脉

摘要:
目的 探究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引导肠系膜上动脉(SMA)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淋巴示踪技术引导将患者分为淋巴示踪组(n=36)和对照组(n=59,包括显影未成功的6例患者)。采用淋巴示踪技术的患者于手术前一天接受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距离肿瘤边缘1 cm处选取2~3个点将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或吲哚菁绿(ICG)注射至黏膜下层。手术采用尾侧入路游离结肠系膜,以SMA左侧缘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并注意保护SMA血管鞘。观察淋巴示踪组的显影情况及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对比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理,比较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效果。结果 淋巴示踪组36例患者中,35例(97.2%)患者出现SMV旁淋巴结显影,其中SMV后方显影3例(8.3%);29例(80.6%)患者出现SMA旁淋巴结显影,203A、213A、223A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52.8%、33.3%和63.9%;3例患者出现SMA左侧淋巴结显影,所有患者均未见SMA动脉鞘显影;NO.6淋巴结显影率为11.1%。6例(16.7%)患者在计划清扫区域外发现显影淋巴结,实施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SMA旁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示踪组的总淋巴结检出数目、N3淋巴结检出数目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情况,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总淋巴结检出数目,N3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种示踪剂整体显影效果基本一致,但是纳米炭组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高于ICG组(P<0.05)。结论 纳米炭和ICG能够有效示踪SMA旁淋巴结,可安全地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SMA旁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总淋巴结检出数目和N3淋巴结检出数目。相比ICG,纳米炭示踪可能带来更高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