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广东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一科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信息框架
卒中
院前延迟
就医延迟
行为意向
视频干预
中风120
摘要: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方法 2021年1—9月,通过脚本撰写、视频制作、视频评价3个步骤,形成基于“中风120”的收益框架视频和损失框架视频。于2021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1例广东省广州市35~8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n=40)和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n=41),邀请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收益框架视频,邀请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损失框架视频。在观看视频前后,采用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和应对调查问卷、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SPDBI)对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与应对情况,以及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最终共纳入75例居民,其中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37例,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38例。干预前,两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除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除口角歪斜外的其他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的SPDBI总得分及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症状归因、习惯反应样式维度得分低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倡导居民出现卒中先兆症状后及时就医方面,损失框架的信息比收益框架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有助于降低其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由此,可重点采用损失框架作为脑卒中院前延迟健康教育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突出脑卒中先兆症状与触发急救系统的关系,着重阐述快速就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20XGL02)—框架效应视域下中风就医延迟的干预策略研究;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A2022289)—基于证据生态系统的社区“中风120”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王芬,张绮珊,孙兴兰,等.信息框架对居民脑卒中就医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01):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