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数据挖掘浅探吴万垠辨治大肠癌的经验

Exploration of WU Wan-yin's Experience in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Data mining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肛肠科 广东珠海 51901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二科 广东广州 510370
出处:

关键词: 大肠癌 数据挖掘 经验

摘要:
目的 从门诊跟诊、资料收集到统计学研究,得出吴万垠教授辨治大肠癌临床经验中组方选药规律,并予以剖析,进一步总结梳理吴万垠教授辨治大肠癌的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到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吴万垠教授门诊求治的大肠癌患者资料,将收集到的处方录入数据库,用SPSS Statistics、SPSS Modele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所收集的患者病机为脾虚、湿瘀结聚,把处方中选药次数由高到低排列为炙甘草、薄盖灵芝、薏苡仁、白术、红芪、茅莓根、蛇舌草、延胡索、黄精、枸杞子、夏天无、补骨脂、石见穿、橘红、重楼、北沙参、红豆杉等。本研究纳入85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00诊次。包括51例男性患者(60%)和34例女性患者(40%)。年龄区间为27至90岁,主要的年龄段是50至70岁。药物的频次频率结果提示甘草、薄盖灵芝和薏苡仁的应用频率均超过80%,是最为常用的3种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提示炙甘草和薄盖灵芝联合应用的次数最多(支持度87.33%,置信度98.86%)。常用的药物组合结果提示白术多配合薏苡仁和炙甘草应用(支持度80%,置信度92.917%),薄盖灵芝多与薏苡仁、炙甘草组合(支持度80%,置信度90.417%)。结论吴万垠教授治疗大肠癌辨证强调辨证与辨病、辨症相结合,立足于脾虚、湿瘀结聚的关键病机,治疗以健脾益气、扶正抑瘤、化瘀散结为大法,以资临床借鉴。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肛肠科 广东珠海 519015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8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