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Analysis of Professor Wang Xiaoyun's Medication Rule and Mechanism i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附属医院 广州 510120 [3]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 广州 510405
出处: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名医经验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分析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挖掘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其核心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门诊中药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用SPSS Modeler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核心药对;借助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核心药对(桃仁-红花)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及药物与疾病关键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综合以上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339首处方,涉及230味中药,总频次为2757次,使用频次≥35的中药有赤芍、白术、郁金、杜仲、葛根、酸枣仁等20味,主要以理气药、补阴药、补气药、活血调经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所得的用药模式中,桃仁-红花药对支持度排序位列第一。共筛选出桃仁-红花潜在活性成分34个,靶点319个,药物与疾病交集关键靶点148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桃仁-红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过程中,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Estroge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豆甾醇(Stigmasterol)、黄芩素(Baicalein)等成分与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蛋白激酶(AKT1)、肿瘤蛋白(TP53)等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 通过对有效处方挖掘、关联规则等方法,充分展示了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特色,其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PTGS2、AKT1、TP53等靶点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Estrogen信号通路等来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405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