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Thumb- tack Needling for Subcutaneous Embedding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On- Bed Exercise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 揿针 床上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

摘要: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PELD)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PELD治疗的DL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和床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骶部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比较2组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EMG、MPF、M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护理依从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治疗DLSS行PELD术后患者,有利于减轻腰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可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腰骶部多裂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