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登录
|
帮助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岭南地区应用升阳除湿法临证浅析
15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刘刚[1]
*
;
黄智斌[2]
;
陈水林[1]
;
何家鸣[1]
;
刘奇[2]
;
陈延[1]
;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广东广州510370
芳村医院
消化科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补土流派工作室,广东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新中医.2018,50(04):201-203.
DOI:
10.13457/j.cnki.jncm.2018.04.056
ISSN:
0256-7415
关键词:
升阳除湿法
岭南地区
临床应用
摘要:
湿为阴邪,属水之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热湿者,在天时长夏之际,盛热蒸动湿气流行也,在人身湿郁本身阳气,久而生热也,兼损人之阴液”[1].若人体元气旺盛,则湿不为害;若人体元气虚弱,则湿可阻气机,也可以阻滞三焦.湿阻滞在三焦之中,与水合则化寒,成寒湿;与火合则化热,成湿热.湿的转化除了因为于体内的水、火相合情况相关以外,还与自身的体质有关.正如叶天士所言:“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2].
基金: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临床研究专项(YN2014LN02);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2013B032500005)
基金编号:
YN2014LN02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刘刚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广东广州510370
通讯作者:
陈延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刚,黄智斌,陈水林,等.岭南地区应用升阳除湿法临证浅析[J].新中医.2018,50(04):201-203.
相关文献
[1]从脾胃辨治岭南地区灼口综合征
[2]从湿热论治岭南地区肠道病症
[3]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研究
[4]杨志敏岭南膏方临证经验
[5]岭南地区小儿体质辨证分型初探
[6]吴焕林从痰辨治岭南地区高血压病
[7]广东特色中药材药性浅析
[8]小青龙汤治疗岭南地区肺系疾病的应用初探
[9]古代医家治疗岭南地区常见温病的方药规律
[10]岭南地区中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