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学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的中医病位、病性证素特点及其组合规律,为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以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儿科门诊部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四诊资料,根据“证候辨证素”量表找到每一症状对各证素的权值,最后计算各症状对各证素权值之和,超过阈值100分的证素则判断成立,分析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以及病位与病性证素组合规律.结果: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病位证素共4个,肺为核心病位,其出现的频率(91.11%)明显高于其他病位证素,病位表(78.89%)为PIC相对常见病位证素,其他证素脾(11.11%)、胃(5.56%)出现频率较低;病位证素脾平均积分超过150;病位组合中,二病位组合最常见,共61例(67.78%),其次为单一病位19例(21.11%).实性病性有9个,虚性病性4个.实性病性中,病性痰出现频率(24.44%)最高,其他病性证素依次为外风(8.89%)、寒(5.56%)、湿(3.33%)、气滞(2.22%)、热(2.22%)、饮(1.11%)、燥(1.11%)等.虚性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出现频率分别为40.00%、20.00%、13.33%、8.89%.虚性病性气虚、阳虚等证素平均积分超过150,提示阳气亏虚为重度病变;病性组合中,以单一病性最常见,共39例(43.33%).病位与病性组合中,单一病性与二病位为主要组合特点,包括“气虚+肺、表”“痰+肺、表”等组合形式.结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核心病位在肺,与表、脾、胃相关;其发病虚实互见,气虚、阳虚在本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痰为主要实性病性,为主要病理产物,亦是主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