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杞黄颗粒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干预研究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Qihuang granules on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in experiment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5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变性 BN大鼠 杞黄颗粒 HIF-1 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缺氧诱导因子 (HIF-1) 蛋白含量及基因的表达探讨杞黄颗粒对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N大鼠81只, 随机选取1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另68只右眼通过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光凝7d后随机选取3只检验造模是否成功, 余下65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杞黄颗粒A组、杞黄颗粒B组、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各13只.治疗结束后, 除杞黄颗粒B组在治疗的第90天处死, 其余组大鼠均在治疗的第60天心脏灌注处死, 取右眼制作标本, 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HIF-1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于激光后第7天OCT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层不连续, 局部增厚, 反射增强, 界限不清,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出少量圆盘状荧光渗漏, 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对照组HIF-1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 均有上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IF-1蛋白表达量, 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杞黄颗粒A组、雷珠单抗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IF-1mRNA表达, 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杞黄颗粒A组表达高于雷珠单抗组和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优于雷珠单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杞黄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在抑制CNV中下调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效果较单纯应用杞黄颗粒更加稳定, 长期应用杞黄颗粒对抑制CNV有临床意义,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因子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