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 [2]510120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ISSN: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 3D-MR

摘要:
目的 探讨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63(41±9.5)岁,根据患者术前冠状面3D-MR(Hasttes TII序列)扫描三维图像重建,评估三维分区、突出物形态,对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设计穿刺的方向、角度以及术中通道成形、减压探查范围;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腿痛和腰痛疗效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量表进行腰椎功能疗效评分,采用改良的MacNab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5~21(18±4.3)个月.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2例患者术后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疼痛反复,复查见神经、神经节水肿,未见椎间盘残留,药物控制后症状减轻.结论 采用3D-MR重建技术,基于解剖形态的基础上做好术前设计;在了解突出物与神经根、椎间孔的三维定位、毗邻关系基础上靶向穿刺,能定向探查摘除突出髓核,减少髓核的遗漏,3D-MR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成功率.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 [2]510120 广州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