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Mid-term clinical evaluation of zero-profile anchored spacer for treatment of double-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广东,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1岁;C3/C4/C53例,C4/C5/C611例,C5/C6/C75例,C6/C7/T11例,C5/C6及C7/T11例,C3/C4及C5/C6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高度,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价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OM),并对术前及随访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9~53个月,平均35.3个月.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沉陷率为11.4%.术后3个月相邻节段ROM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ROM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有1例融合上位相邻节段发生椎间隙不稳,但无临床症状.根据MacNab标准,疗效优良率为90.9%.随访中未发生术后颈部轴性疼痛、融合器松动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应用ROI-C行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期随访临床疗效可靠,颈椎生理曲度和融合椎间高度得以有效维持.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广东,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6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