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言语测听及现有的纯音听阈测听与患者主观听力、耳鸣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言语测听的特点,以期寻找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耳聋耳鸣临床疗效评价模式.[方法]收集20例耳聋患者(40耳)治疗前后主观自觉听力损失程度、耳鸣致残量表(THI)的评分情况,并进行言语识别阈(SRT)、言语平均纯音听阈(PTA)等的主客观测试,评价主观自觉听力损失程度、THI量表评分情况与SRT、PTA的关联程度.[结果]患耳治疗前后主观听力损失与SRT、PTA的Spearman相关系数较高(P<0.05),而治疗前后THI量表评分与两种测试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较低(P>0.05).就言语测听的SRT而言,其与治疗前后主观听力损失的Spearman相关系数比PTA更高(P<0.01).说明两种测试方式均可较好地评定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但是对耳鸣情况的变化不能较好地评定.可见言语测听与患者主观的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更好,高于PTA及纯音听阈听力损失程度,更能评定患者主观的听力损失程度的变化.[结论]言语测听检测本身比现有纯音听阈测听更符合中医的思维模式,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耳聋耳鸣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可为治疗耳聋耳鸣提供一套中西医认可的评价临床疗效的新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