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电针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止痒效果及免疫调节机制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电针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 干扰素-γ 白介素-4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从心脾论治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瘙痒和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 Th1/Th2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 BALB /c小鼠分为空白组、ACD 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共刺激10次。电针组在造模第8天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变化,采用 H&E 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湿疹样皮炎;血清 IL-4、IFN-γ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腹部皮损炎症和镜下表皮增厚明显减轻,血清中 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从心脾论治能减轻 ACD 模型小鼠的皮肤瘙痒,改善皮肤炎症症状;电针可能是通过促进 IFN-γ分泌,从而调节 Th1/Th2失衡,发挥对 ACD 小鼠模型的止痒作用。

基金:

基金编号: 81403461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