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登录
|
帮助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Professor CHI Xiaoling's(池晓玲)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Hypochodriac Pain with Yanhusuo(延胡索),Sanleng(三棱) and E'zhu(莪术)
池晓玲“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胁痛
13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刘乐鑫[1]
*
;
池晓玲[2]
;
萧焕明[2]
;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广州,5104051
广东省中医院
[2]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0):8-10.
DOI:
10.13729/j.issn.1671-7813.2016.10.04
ISSN:
1671-7813
关键词:
胁痛
药对
延胡索
三棱
莪术
肝失疏泄
脉络失和
辨病辨证
中病即止
池晓玲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摘要:
池晓玲教授认为疏泄失常是胁痛主要病因,肝失疏泄,脉络失和为基本病机,调治肝脏疏泄的功能是治疗胁痛关键,临证擅用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配合(常用量:延胡索15g,三棱5g,莪术10g),直达病所,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大彰,屡起沉珂,辨病辨证,强调掌握尺度,中病即止,调方务必仔细斟酌,细心观察,辨病辨证,方可直捣病所,小方起大苛,应用经方时方,既要识其精神,又不能囿于成见,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附胁痛-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验案1则.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刘乐鑫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广州,510405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乐鑫,池晓玲,萧焕明.Professor CHI Xiaoling's(池晓玲)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Hypochodriac Pain with Yanhusuo(延胡索),Sanleng(三棱) and E'zhu(莪术)[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0):8-10.
相关文献
[1]池晓玲主任医师辨治肝硬变腹水经验
[2]池晓玲教授治疗肝病经验介绍
[3]池晓玲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总结
[4]池晓玲辨治黄疸经验
[5]池晓玲治疗鼓胀及其兼证经验介绍
[6]池晓玲教授对肝硬化的证治经验
[7]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艾滋病的辨证论治经验统计分析
[8]中医药为主治疗SARS 34例疗效观察
[9]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
[10]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看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