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登录
|
帮助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黄帝内经》中土理论思想初探
The Study on the Middle Earth Theory in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
14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刘奇[1,2]
*
;
李玉玲[1]
;
黄智斌[2]
;
陈延[3]
;
李秋萍[3]
;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120
[3]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东广州510370
芳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2016,36(10):1686-1688.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6.10.0683
ISSN:
1003-5028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土
补土派
摘要:
土居中央,为脏腑之中轴,机体气机的升降斡旋,无不赖中土之作用得以实现.中土为患,其症状表现纷繁芜杂,《黄帝内经》多有具体论述;从运气角度而言,土气不足为“卑监”,太过为“敦阜”,土运之年民多病湿,甲己失守,则后三年化为土疫,这便是李东垣从中土立论的理论依据之一.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饮食无损中焦、胃气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养气、和气使脾胃安,以后天之气养先天之气也是防病养生的重要内容.
基金: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项目(编号:2012A3250001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B032500005)
基金编号:
编号:2012A32500015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刘奇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陈延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奇,李玉玲,黄智斌,等.《黄帝内经》中土理论思想初探[J].河南中医.2016,36(10):1686-1688.
相关文献
[1]浅谈《内经》养生理论对亚健康防治的作用
[2]从中医认识发展角度探讨“补土派”中补泻的含义
[3]黄帝内经
[4]《黄帝内经》
[5]补中益气汤用于岭南宜忌之辨
[6]论《黄帝内经》“和态健康观”
[7]顾植山谈“补土派”
[8]《黄帝内经》中的“咽嗌”病
[9]《黄帝内经》中的“心理学”
[10]以"和"观《黄帝内经》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