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各家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06
出处:
ISSN:
关键词:
阴阳易
学术源流
病因病机
摘要:
阴阳易久已有之,其作为病名出现首见于《伤寒论》,书中治之以烧裈散。晋代葛洪,把阴阳易分阴易与阳易;宋代朱肱则列举其不同证治方药,提示本病可分寒热治疗;元王好古参照前人,分述了不同证类的治疗方剂;清代柯琴论述了阴阳易气少、冲任脉伤的病机,并以“仍须阴阳感召之理以制之”解释烧裈散的治疗机理。本文对阴阳易的源流进行梳理,探讨其病因病机,并商榷“烧裈散”方在本病中的应用。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重点研究室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27号)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麦观艳,陈凯佳.阴阳易源流探讨[J].中医研究.2015,28(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