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皮层下缺血所致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广东 广州,510120 [2]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3]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损害 缺血性脑卒中

摘要:
目的:研究皮层下缺血所致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损害( VC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Hachinski缺血量表( HIS)<7分的患者。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为筛查量表,MMSE≥27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把MMSE<27分的患者,综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和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组(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D)组。采用 Clox、ADAS-Cog、ADL对47例皮层下VCI患者和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测量。结果①VCIND组患者较对照组 MMSE、Clox1评分下降,ADAS-Cog总分上升( P<0.01或 P<0.05)。 VD患者较VCIND组、对照组患者MMSE、Clox1、Clox2评分下降,ADAS-Cog总分、ADL评分上升(P<0.01或P<0.05)。②ADAS-Cog各项评分比较,VCIND组物体命名、服从指令、结构性练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D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皮层下VD患者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其中执行功能、记忆功能的下降尤其明显。非痴呆的皮层下VCI患者存在部分的认知功能下降,尤以执行功能的下降为主,但尚具有完整的日常生活能力。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广东 广州,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8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