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头皮针针刺下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头皮针 吞咽训练 电刺激疗法

摘要:
目的 观察头皮针针刺下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NMES治疗后紧接在头皮针针刺下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NMES治疗后紧接吞咽训练但不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的口腔期、咽期、误咽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分级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FSS评分和SS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FSS各期评分[治疗组:口腔期(2.51±0.56)分、咽期(1.94±0.76)分、误咽时(3.63 ±0.88)分;对照组:口腔期(2.14 ±0.65)分、咽期(1.54±0.66)分、误咽时(3.40±0.98)分]较组内治疗前的各期评分均有增加,而治疗后的SSA评分[治疗组(23.20±4.56)分,对照组(25.57±4.69)分]则较组内治疗前[(31.54±3.47)分和(30.89±3.59)分]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FSS各期评分及SS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VFSS各期评分与治疗前各期评分的差值[(口腔期(1.09±0.61)分、咽期(0.71±0.62)分、误咽时(1.14±0.73)分]均大于对照组[(口腔期(0.74±0.83)分、咽期(0.17±0.45)分、误咽时(0.69±0.53)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等级评分均有下降,才藤等级评分均有上升.治疗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和才藤评分的总有效率均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针针刺下进行吞咽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6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