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大院脾胃病科,广东广州,510120
大德路总院
消化科
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疗法
中医伏毒理论
MMP-1
TIMP-1
PGE2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伏毒理论”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活动期轻、中度和缓解期UC患者40例。活动期UC患者20例,分为中医干预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10例;缓解期患者20例,分为中医干预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10例。所有病例均施以常规西医治疗处理,中医干预组加服中药汤剂,疗程分别为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PGE2)、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水平。【结果】患者血浆MMP-1、 TIMP-1、 PGE2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度(缓解期,活动期轻度、中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01)。治疗后,2组活动期UC患者MMP-1、 TIMP-1、 PGE2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UC缓解期中医干预组患者MMP-1、TIM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降低作用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2组缓解期UC患者PGE2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伏毒法可有效治疗UC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MMP-1、 TIMP-1表达水平有关。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B061700033)
基金编号:
编号2012B06170003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大院脾胃病科,广东广州,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北平,赵喜颖,武志宇.溃疡性结肠炎伏毒理论的生物学机制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4):661-66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