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Study on the molecular resistant mechanisms to quinolones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部,广州,510080 [2]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广州,510120 [3]广州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广州,510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 质粒 突变

摘要: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PCR法检测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gyrB、parC、parE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qepA、aac(6’)-Ib-cr、oqxA和oqxB,并对gyrA和parC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98株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未检出parE、qnrC和qnrS基因.gyrA、gyrB和parC的阳性率分别为96.9%、87.8%和75.5%.测序证实84株菌(85.7%)发生gyrA或parC基因突变.90株菌(91.8%)携带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A、qnrB、qnrD、qepA、aac(6’)-Ib-cr、oqxA和oqxB的阳性率分别为31.6%、86.7%、15.3%、11.2%、53.1%、8.2%和26.5%,其中qnrB和aac(6') - Ib - cr具有高携带率.结论: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突变以及质粒携带qnr、qepA、aac(6’)-Ib-cr和oqxAB耐药基因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首次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qnrB基因和qnrD基因.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部,广州,51008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