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营养 中医辨证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营养状态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对126例CKD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同时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的测量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虚证方面,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脾肾气虚60例(47.6%)、气阴两虚33例(26.2%)、肝肾阴虚14例(11.1%)、脾肾阳虚12例(9.5%)、阴阳俱虚7例(5.6%),随着CKD分期的进展,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阴阳俱虚证的比例呈增加的趋势.标实证方面,各证型分布情况为无标证56例(44.4%),湿热证31例(24.6%)、湿浊证25例(19.8%)、血瘀证12例(9.5%)、热毒证2例(1.6%),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无标证的比例逐渐减少,血瘀证比例逐渐增多,湿浊证、湿热证比例也有增多的趋势.结合营养状态分析,阴阳俱虚证患者的TSF、AC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C也最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评分B级患者的比例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SGA评分为B级的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S、AC、AMC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患者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循,与CKD分期的进展可能相关,且与营养状态指标有一定相关性,阴阳俱虚证、血瘀证营养状态可能最差.

基金:

基金编号: 2010B030700062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