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 广州,510300
[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检验室
大学城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3]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免疫规划所, 广州,510300
[4]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
[5]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棒杆菌
白喉
流行病学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
目的 对广东省发现的1例疑似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 2010年7月6日,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某医院在1例鼻咽癌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中检出白喉棒状杆菌。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3份)和患者鼻腔分泌物标本(1份),采用血平板和吕氏斜面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细菌涂片染色鉴定;应用梅里埃API Coryne棒状杆菌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鉴定;应用PCR方法测定白喉棒状杆菌β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采用白喉棒状杆菌(重型,编号:CMCC 380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患者近1个多月无外出史及来访史,否认疫苗接种史。对患者的家人及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未发现有类似症状的病例。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分离到1株白喉棒状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形态多样化,经吕氏斜面培养后进行革兰染色和奈瑟染色,菌体一端或两端见特征性的异染颗粒,API Coryne生化鉴定提示99.4%是缓和白喉棒状杆菌。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为白喉棒状杆菌。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均未分离到白喉棒状杆菌。PCR检测白喉棒状杆菌β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结果为阴性。结论 此次分离到的白喉棒状杆菌菌株不带有毒素生物结构基因,为非毒源菌株,该病例为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健康带菌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 广州,5103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美真,张伟铮,疏俊,等.广东省一例白喉疑似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