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符文彬针灸治疗失眠经验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510405 [2]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失眠 针灸疗法 辨证论治

摘要: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表浅,易醒,醒后无法再睡,严重者彻夜不眠,伴随失眠的发生,必然会出现精神困倦,乏力,神思恍惚,抑郁,焦虑等症,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导师符文彬教授从事针灸研究多年,总结了中国古代经典的针灸治病奇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失眠症的治疗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1 辨证循经选穴1.1 心胆失调《灵枢·营卫生会》言:“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瞑。”如此看来,正气的充足,气道的通畅是睡眠安稳的关键前提,气道通,营卫之气才能正常运行,才能“昼精而夜瞑”,不单老年人会因生理因素而导致“肌肉枯,气道涩”,倘或年轻人本素正气不足,心胆虚怯,复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思虑伤脾,中焦气机不运,肝气失于条达,三焦气道艰涩不畅,营卫不能正常运行也必然会出现“昼不精而夜不瞑”的情况。因此,治疗方面,符教授常用外关配足临泣穴。《针灸大成》说手少阳三焦经“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受手厥阴之交,中清之府,引道阴阳,开通闭塞”。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外关位于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为手少阳络,别走心主。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510405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