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登录
|
帮助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从实践中体验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临床意义
10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作者:
马柳玲[1]
*
;
尤益人[1]
;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6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广东,广州,510405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新中医.2010,42(10):126-127.
DOI:
10.13457/j.cnki.jncm.2010.10.054
ISSN:
0256-7415
关键词: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
便秘
鼻衄
摘要:
<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两者经脉通过示指的衔接,进行气血的流注.由此可见,肺与大肠在气血阴阳上构成一个连体,一者发生病变,都有病及另一方的可能.因肺为五脏之华盖,主气机的升降与通调水道,而大肠必须接受肺气与肺通调的水液,还必须依赖肺的肃降才能完成排泄糟粕的功能.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写到:"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马柳玲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6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广东,广州,51040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马柳玲,尤益人.从实践中体验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临床意义[J].新中医.2010,42(10):126-127.
相关文献
[1]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解读通腑法治疗AECOPD
[2]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3]浅析《内经》聋脏腑循经辨治及临床运用
[4]从五行学说浅议肾性水肿病从肺脾肾论治
[5]《辨证录》肺系病证辨治探析
[6]基于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探讨针刺从肝论治亚健康失眠
[7]浅析《傅青主女科》之辨证论治
[8]便秘,解“秘”有道
[9]中医古籍论鼻衄证治
[10]基于脏腑和气血辨证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肺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