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粗纤维在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中的作用及其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内脏痛组、电针组、眶下神经切断组,神经蛇毒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双侧眶下神经以及双侧眶下神经鞘内注射神经蛇毒选择性破坏A类纤维,然后电针双侧"四白"穴,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观察大鼠内脏痛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扭体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1),眶下神经切断组大鼠扭体次数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神经蛇毒组大鼠扭体次数少于内脏痛组(P<0.05).电针组NTS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眶下神经切断组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神经蛇毒组显著低于内脏痛组(P<0.05).电针组PTN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眶下神经切断组较电针组明显减弱(P<0.01),神经蛇毒组较眶下神经切断组和内脏痛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粗纤维不是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大鼠镇痛效应的主要传入纤维,口面部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内脏的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从而产生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