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化及相关研究

Dynamic chang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针灸科,上海,200032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证候 动态 判别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依据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所建立的中风证类判别函数式的辨证效果.方法:针刺干预264例发病30 d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制定统一的证候调查表,患者发病的0~3 d、4~10 d和11~30 d各时间段任一天调查1次,共调查3次,研究中风病基本证型的动态多时点评价结果及相关因素.建立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4个证型的贝叶斯判别函数式,并采用自身检验法和交叉核实法分别计算4个证型判别函数式的误判概率,检验其判别效果.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病6个基本证型30 d内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证80.7%、痰证68.9%、火热证52.7%、气虚证50.8%、血瘀证29.2%和阴虚阳亢证25.0%.3个时点内各证型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其中血瘀证发生概率的下降速度最快.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型表现以二证、三证、四证的组合形式为主,其中三证组合最多.发病3 d内没有单证形式的病例.两两复合证主要表现为风痰证54.5%、风火证42.8%、气虚中风证40.9%、气虚痰阻证39.4%和痰热证35.6%,血瘀合并阴虚阳亢证的发生率最低,仅为3.8%.缺血性中风病发病30 d内,高年龄组痰证和气虚证得分均值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气虚证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痰证得分均值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的21项中风病证候要素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判别法建立面红、便难、苔黄、短气、面色白或晦暗、耳鸣、手足心热、苔少等8个条目的判别函数式,精简后的判别函数式判别效能基本与精简前相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病发病30 d内以风证、痰证贯穿始终,证的组合形式复杂,以三证组合为多.随着针刺治疗时间的积累,风、痰、火热、气虚、血瘀、阴虚阳亢等基本证候要素均逐渐减少,证的组合形式由复杂趋向简单.面红、便难、苔黄、短气、面色白或晦暗、耳鸣、手足心热、苔少等8个证候要素条目,在辨证过程中对于区分阴证或阳证、实证或虚证有重要意义.

基金:
语种:
PubmedID:
中科院(CAS)分区:
出版当年[2008]版:
最新[2025]版:
大类 | 2 区 医学
小类 | 2 区 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针灸科,上海,200032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