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出处:
ISSN: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肌张力过强
摘要:
目的:观察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种不同的刺激量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肢体运动功能(FM)、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组、针剌拮抗肌弱刺激组、针刺主动肌强刺激组与针刺主动肌弱刺激组,每组30例,应用Ashworth量表、CSI量表、FM量表及ADL量表来评价4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拮抗肌弱刺激组治疗后心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拮抗肌弱刺激组痉挛程度明显轻于主动肌强刺激组与弱刺激组(P均<0.01).拮抗肌强刺激组治疗后较主动肌弱刺激组的痉挛程度也显著减轻(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发现,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组均较主动肌强刺激和弱刺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拮抗肌弱刺激组治疗后CS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拮抗肌弱刺激组较拮抗肌强刺激组、主动肌强刺激组、主动肌弱刺激组3组CSI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发现,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组均较主动肌强刺激和弱刺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拮抗肌弱刺激组又较拮抗肌强刺激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在改善患者痉挛程度及CSI方面较针刺主动肌的两组效果为好,其中尤其以针刺拮抗肌弱刺激组为佳.(2)治疗后拮抗肌强刺激组、弱刺激组与主动肌弱刺激组三组的FM计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4组治疗后AD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FM与ADL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FM与ADL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与CSI,以弱刺激组效果更佳,且能够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基金: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2005C036);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2006836004017)
基金编号:
2005C036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姜桂美,吴思平,贾超,等.不同刺激量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