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能反映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药综合干预特色和优势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纳入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及中药安慰剂进行干预.在入组治疗后第7 、14 、21 、28 天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5个时点分别进行指标评定.指标有中医证候指标(简称ZH)、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lasgow coma standard, 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 NF)、生活能力状态(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r index, BI)、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和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 FAQ).结果:共纳入404例患者,试验组199例,其中阳类证178例,阴类证21例,对照组205例,其中阳类证165例,阴类证40例.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愈显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86.5%,对照组为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的反应度表明GCS评分对病人的敏感性从第7天开始升高,至第14天、21天对全部病人敏感.NF的反应度在第14天、21天、28天对全部病人的敏感性较高.BI指数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敏感,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QLI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FAQ评分在第21天、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ADL评分在第28天对所有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在第0~7天、14天、28天,ZH评分对全部病人的反应度均较好.主成分分析显示上述7个指标在发病时(第0~7天)、第21天及随访3个月后都能较好地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并评价出血中风病人的疗效,其中ZH评分和FAQ评分在第28天的贡献度更大.结论:对于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所选择的7个指标(GCS、NF、BI、QLI、FAQ、ADL、ZH)均有较好的反应度,其中第21天的反应度最好.ZH评分会随病情波动,相对于其余指标更符合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