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七年制2001级,广东,广州,510405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蓄血证
病位
伤寒论
理论探讨
摘要:
蓄血证始载<伤寒论>,由太阳之邪化热内传与瘀血相结,称为太阳蓄血证;由阳明邪热与瘀血互结,称为阳明蓄血证.由于后世医家对蓄血的部位意见不一,蓄血证蓄血的部位成为学者争论和探讨的课题之一.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发现,历代医家通过将蓄血证的病位具体到人体某一个部位的方法来认识蓄血证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七年制2001级,广东,广州,51040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林榕.蓄血证病位辨析[J].中医药学刊.2006,24(2):3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