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其与突触重塑的关系.方法 1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制备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组).定期观察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所有大鼠第14天测定痛阈后行组织灌注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同时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囊泡蛋白--突触体素在脊髓组织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CCI组在第4天痛阈明显降低,此后痛阈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即痛敏状态.(2)CCI组GFAP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脊髓患侧背角浅层,其吸光度值(5.74±0.36)与对照组(3.98±0.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分布与上述GFAP阳性分布基本一致.(3)CCI组患侧GFAP阳性细胞的周围有密集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后者吸光度值(21.13±0.85)与对照组(12.66±1.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I后脊髓背角突触体素和GFAP的表达均明显增多,两者可能同时参与了病理性神经痛及其调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