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登录
|
帮助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晕乃停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16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作者:
黄春林[1]
*
;
金卓祥[1]
;
文旺秀[1]
;
杨霓芝[1]
;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300-301.
DOI:
10.3321/j.issn:1003-5370.2001.04.020
ISSN:
1003-5370
摘要: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成年人患病率约为10%(1)。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12月用晕乃停(即加味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西医诊断标准:(1)与头颅位置密切相关的眩晕(颈部旋转以及过屈过伸等诱发或加重眩晕)而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出血、外伤以及全身性中毒,眼源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眩晕者;(2)X线摄片有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与增生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分为痰浊中阻、瘀阻脑络和气血亏虚3个证型,并分为轻、中、重度。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者。排除标准:(1)经检查证实由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出血、肿瘤、外伤及眼病等引起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2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均为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8~65岁,平均(57.4±10.4)岁;病程1~20年,平均(7.4±2.6)年;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型19例,瘀阻脑络型20例,气血亏虚型11例;眩晕程度:轻度9例,中度19例,重度22例;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6~65岁,平均(56.1±10.8)岁;病程3~15年,平均(6.9±2.3)年;痰浊中阻型20例,瘀阻脑络型17例,气血亏虚型13例;眩晕程度: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2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和眩晕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94075)
基金编号:
94075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黄春林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黄春林,金卓祥,文旺秀,等.晕乃停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