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单纯性肾囊肿(SRCs)的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713例SRC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以及是否合并肾结石等临床特征,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本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2)各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情况:本虚证中,脾肾阳虚型年龄最大,其次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其中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的证型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实证中,湿浊证年龄最大,其次为血瘀证、湿热证;其中湿浊证与湿热证、血瘀证的证型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本虚证中,血肌酐浓度由高至低、eGFR由低至高依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其中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与脾肾阳虚的证型间血肌酐、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尿酸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除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外,其余各证型间的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实证中,血肌酐、血尿酸浓度由高至低、eGFR由低至高依次为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各标实证的证型间血肌酐浓度、eGFR、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肾结石并发率情况:本虚证中,肾结石并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其中气阴两虚与脾肾气虚、脾肾阳虚的证型间肾结石并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实证中,肾结石并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湿热证、湿浊证、血瘀证;各标实证的证型间肾结石并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肾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合并肾结石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