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广州 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广州 510407
出处: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中药性味
《中药药性论》
摘要:
《中药药性论》在药性理论的各具体内容上是历史上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但在理论框架上,第二篇按剂量、毒与毒性、禁忌、五味、四气、形质……,第三篇按……毒与毒性、气、味、性(气)、归经与引经……顺序排列,显示出逻辑结构和中药药性理论框架的混乱。这是由于对中药基础理论框架及某些概念、内涵、相互关系未引起重视之故,这也是中医药界存在的一个理论问题。笔者提出第二篇应分4块,依次是:五味,形质方面的理论;四气,作用定位、定向方面的理论,与功能有关的基础理论,毒与毒性;配伍基础理论,禁忌,剂量;方剂基础理论及其基础药性。第三篇应把第二章毒与毒性放在第八章十八反、十九畏前或后排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先性质,次功能,再应用,后方剂的逻辑性及中药理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广州 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胡学军,骆和生.评《中药药性论》的理论框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S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