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牙体剩余量对纤维桩核全冠修复体折裂模式的影响

Effects of the remaining amount of tooth on the fracture mode of fiber post-core full crown restor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2]广东省中医二院口腔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95
出处:
ISSN: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纤维桩核 折裂模式 斜向加载 加载-位移曲线 口腔组织构建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桩的植入和牙体剩余量的不同会改变残根内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模式,并对桩核修复体的折裂模式产生影响。目的:评价进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时,在斜向加载条件下牙体剩余量对牙根折裂模式的影响。方法:获取正畸拔除的人单根前磨牙40颗,行根管预备及填充后随机均分为4组,以通过颊侧和舌侧釉质牙骨质界中点并垂直于牙体长轴的平面为参照平面,使得牙体剩余量分别为0,1,2,3 mm,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修复后进行速率为1 mm/min的45°斜向加载,记录牙根出现折裂时的折裂模式和加载-位移曲线。结果与结论:0 mm组多发生牙颈部折裂,其余3组多发生根中部折裂,0 mm组的总折裂模式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1,2,3 mm组间总体折裂模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在斜向加载条件下,当剩余牙体较少时,修复体易发生牙颈部折裂,纤维桩对牙根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临床失败概率增加;随着牙体剩余量的增加,折裂模式发生改变,从颈缘向根方转移。表明临床上对残根行纤维桩核冠修复时,应尽量保留冠部较多的牙体组织。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