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平补平泻论*

[Exploration on 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沧州市同达堂国医馆,河北沧州061001 [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3]北京怀柔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针刺 平补平泻 补泻 手法

摘要:
平补平泻为目前临床常用针刺手法之一,然诸家对其认识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 临床实践,梳理平补平泻法的源流,并结合针刺补泻手法设立初衷及临床实际需要,略陈管见。古之平补平泻 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整体寒热错杂或虚实夹杂之乱证,在同一个腧穴进行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的复式 针刺补泻手法,称为平补平泻手法;二是针对人体或经络之上下、左右等明显阴阳偏差,如临床常见之上实下 虚、左热右凉等证,需补下泻上或补右泻左等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结果,是为治则或方法,可称为平补平泻法。 无论同穴而施,还是分穴而为,其目的均是为了完成阴阳和合。近代针家著述很少谈及平补平泻,及至建国后 复见平补平泻手法的称谓,以均匀地提插捻转为特点,并逐渐成为临床较为常用的针刺手法,但与传统认识大 相径庭。针刺补泻手法古今有异,应厘清源流,分而论之,以期更好为临床所用。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沧州市同达堂国医馆,河北沧州06100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