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Pubmed体系:
Journal Article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
[2]辽宁省肿瘤医院
[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
出处: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8,38(7):741-6.
ISSN:
0255-2930
关键词:
脾虚
穴
足三里
电针
线粒体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三磷酸腺苷(ATP)
摘要: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阐释针刺足三里治疗脾虚证的部
分作用机制。方法:40 只雄性SD 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
每组10 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 组采用三因素复合法复制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14 d。足三里组电针大鼠
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髂嵴上非经非穴点,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日1 次,每次20 min,
干预10 d。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大鼠在每天同一时间固定20 min,不予电针干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
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腺苷(AMP)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大鼠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磷酸化AMPK(p-AMPK)、Atg1/失调51 样激酶-1(ULK1)、磷酸化ULK1(p-ULK1)、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3-Ⅰ(LC3-Ⅰ)以及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脾虚组大鼠骨骼肌ATP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
足三里组ATP 含量高于脾虚组(P <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非经非穴组与脾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脾虚组、足三里组AMP/ATP 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0.01,P <0.05);脾虚组p-AMPK/AMPK 较
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足三里组p-AMPK/AMPK 较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均上调(均P<0.05);足
三里组p-ULK1/ULK1 和LC3-Ⅱ/LC3-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均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
过激活AMPK,AMPK 直接磷酸化ULK1,形成稳定的ULK1/AMPK 复合物,提高线粒体自噬能力,从而起到调理脾胃、
补中益气治疗脾虚证的作用。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3704;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 201708
PubmedID:
30014669
第一作者:
董佳梓
第一作者机构: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
通讯作者:
张立德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董佳梓,张 妤,魏云涛,等.电针“足三里”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8,38(7):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