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Pubmed体系:
Comparative Study;Journal Article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6,30(9):1104-1110.
ISSN:
1002-1892
关键词:
椎体内真空裂隙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 年1 月- 2013 年12 月,行PVP 或PKP 治疗并
符合选择标准的68 例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 例行PVP治疗(PVP组),20 例行PKP治疗(PKP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影像学测量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采用VAS 评分评价背部疼痛程度,ODI 评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2 年内邻椎再骨折率。
手术前后摄正侧位X 线片,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并计算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
复位率(reduction rate,RR)、进展性高度丢失率(progressive height loss,PHL)、复位角度(reduction angle,RA)、进
展性后凸角(progressive angle,PA)。 结果 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PVP 组手术时间较PKP 组显著缩短(t= —8.821,P=0.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 ~ 3.1 年,
平均2.4 年。两组术后1 d、1 年及2 年VAS 评分、ODI 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年内,PVP 组5 例(10.4%)、PKP 组2 例(10.0%)发生邻椎骨折,骨折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63)。术后1、2 年两组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2;t=0.465,P=0.646)。X 线片测量显示,两组CR 及后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术后即
刻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 年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R 及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RA、PHL、PA 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治疗伴IVC的OVCF可获得相似疗效,术后均可能发生再塌陷及后凸畸形,
因此需注意随访观察。
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2014B2014175);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W2014ZT256、W2012ZT07)
PubmedID:
29786364
第一作者:
余伟波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梁德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比较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6,30(9):110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