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胃下垂的常见中医分型与胃肠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A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on TCM typing of gastroptosis and gastrointestinal dynamics indexe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510000 [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510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胃下垂 中医辨证分型 胃肠动力学 胃十二指肠同步测压

摘要:
目的:探讨胃下垂的常见中医分型与胃肠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下垂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胃不和组30例和脾虚饮停组24例.选取同期2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胃十二指肠同步测压,比较三组的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周期的时程和振幅指数、消化期的远端胃振幅指数(Amplitude Meal Index,AMI),胃肠收缩类型以及病史资料.结果:肝胃不和组胃痛、便秘的症状发生率高于脾虚饮停组(P<0.05).脾虚饮停组胃内振水音、餐后腹胀的症状发生率高于肝胃不和组(P<0.05).消化间期,肝胃不和组、脾虚饮停组的MMC周期Ⅲ相时程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脾虚饮停组的MMC周期Ⅲ相时程小于肝胃不和组(P<0.05).脾虚饮停组的十二指肠通道、空肠通道Ⅲ相振幅指数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和肝胃不和组(P<0.05).消化期,肝胃不和组和脾虚饮停组胃幽门十二指肠协同收缩(APDCC)和胃幽门十二指肠收缩(PD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孤立幽门压力波(IPPW)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同步测压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胃下垂肝胃不和、脾虚饮停两种中医分型,相比正常人群,脾虚饮停证在胃肠动力学指标、临床症状上更具有特异性.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5100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