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造模成功率与生存率影响因素的探讨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 [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 518034 [4]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动物模型 窒息

摘要:
目的通过对窒息法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的观察,探讨影响大鼠CA-CPR模型造模成功率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其体重分为Ⅰ组(10只,250~300 g)、Ⅱ组(30只,300~350 g)、Ⅲ组(10只,350~400 g),通过窒息法建立CA-CPR模型,记录并比较三组大鼠基线资料、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时间、ROSC后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等。结果Ⅰ组、Ⅱ组、Ⅲ组ROSC成功率分别为90.00%(9/10)、60.00%(18/30)、60.00%(6/10),无统计学差异(P) 0.05)。Ⅰ组的CPR时间(365.16±76.66) s,与Ⅱ组(417.19±92.00) s、Ⅲ组(60.80±115.40) s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ROSC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Ⅰ组大鼠在ROSC后第30 min的心率(HR)比Ⅱ组大鼠((306.22±41.99)比(264.47±33.28)次/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余时间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体重、肛温、HR、平均动脉压、窒息致心脏骤停(ACA)时间、CA持续时间,分别纳入是否ROSC(χ~2=25.115,P (0.001)、是否存活72 h(χ~2=14.191,P=0.001)的获得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OSC与ACA时间OR为1.087,95%置信区间(95%CI):1.031-1.146;存活72 h与体重OR=0.953,95%CI:0.915-0.992、HR OR=0.957,95%CI:0.921-0.994。结论在标准造模条件下,体重较轻的成年鼠,具有较高的可能实现ROSC并成功建模;大鼠的基线心率、体重与大鼠的生存结局成负相关,ACA时间与良好的结局呈正相关。

基金:

基金编号: 2017ZC0164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