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11383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痰瘀互结证分布规律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机构: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4]广东省中医院 [5]江西省中医院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8]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 [1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 [12]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13]浙江省中医院 [14]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15]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 [1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医院 [17]陕西省中医医院 [18]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2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2]宁夏中医研究院 [23]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 [2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5]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7]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8]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9]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3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候 痰瘀互结证 分布规律 地域特征 横断面调查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痰瘀互结证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将全国6个地区48家临床研究中心的11383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危人群组、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稳定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组、冠心病心力衰竭组6组,参照《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对6组人群痰瘀互结证的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并对证的量化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1)痰湿证分布(占比)与量化评分(95%置信区间)呈现健康对照组(27.7%,3.4~3.8分)、低危人群组(43.3%,5.0~5.4分)、代谢综合征组(65.1%,7.4~7.9分)、冠心病稳定期组(75.1%,9.0~9.3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5%,9.3~10.0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组(78.6%,9.5~10.2分)依次增高趋势。2)血瘀证分布与量化评分呈现健康对照组(6.8%,1.0~1.3分)、低危人群组(16.0%,2.2~2.4分)、代谢综合征组(21.9%,2.9~3.3分)、冠心病稳定期组(63.5%,7.9~8.3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组(69.2%,8.8~9.5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9%,10.0~10.8分)依次增高趋势。3)痰瘀互结证分布与量化评分呈现健康对照组(3.0%,4.5~5.0分)、低危人群组(8.9%,7.2~7.7分)、代谢综合征组(15.8%,10.3~11.0分)、冠心病稳定期组(51.2%,16.9~17.5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组(57.2%,18.3~19.5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64.7%,19.4~20.6分)依次增高趋势。4)不同地区冠心病患者痰湿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分布及量化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冠心病患者痰瘀互结证占比及程度重于其他地区,而华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的痰湿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占比及程度均为最轻。南方(含华南与西南)地区患者在冠心病前阶段(健康对照组、低危人群组、代谢综合征组)痰湿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占比及程度均重于其他地区。结论痰瘀互结证是贯穿冠心病全程的主要证候,并且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