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2]广东省中医院疼痛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穴位电刺激 麻醉 腰椎内固定术 心率变异性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辅助麻醉对腰椎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70例,其中男31例,女39例,年龄50~65岁,BMI 18~27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5例。T组麻醉诱导前,以2/15 Hz疏密波经皮电刺激两侧内关穴和足三里穴30 min后,再以2/100 Hz疏密波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N组操作同T组,但不开启电源。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腰椎节段数,电流刺激的强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前(T0),术后第1天(T1)及第2天(T2)的心率变异度参数[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的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频域功率24 h,最小频域功率,最大频域功率;记录术后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脏不良反应,术后2 d的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所需的丙泊酚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瑞芬太尼的用量较N组要少,且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VAS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指标的比较,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两组SDNN、SDANN、rMSSD、频域功率24 h、最大频域功率、最小频域功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T组频域功率24 h、SDANN、rMSSD较术前第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T组SDNN、pNN50、最大频域功率、最小频域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SDNN、SDANN、rMSSD、pNN50、最大频域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胸闷发生率,N组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术后自主神经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的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心肌保护功能,为围术期安全提供保障。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8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