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3]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膜原位成骨
肾虚模型
补肾方
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摘要:
目的:探究骨膜原位成骨结合补肾方对肾虚型大鼠股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自体骨膜补肾方高、中、低剂量组,自体骨膜组,胶原膜组和无骨膜组,建立肾虚型大鼠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分别予自体原位骨膜和Bio-Gide胶原膜覆盖治疗,自体骨膜补肾方组于术后分别予高、中、低剂量补肾方灌胃治疗8周。术后第12周,采用X线检查及骨组织HE染色进行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及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核心结合因子(Runx-2) mRNA的表达。结果:X线检查及骨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Lane-SandhuX射线、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骨膜组(P(0.01),其中自体骨膜补肾方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自体骨膜组(P(0.01),且自体骨膜组明显高于胶原膜组(P(0.01,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无骨膜组比较,自体骨膜补肾方各剂量组、自体骨膜组及胶原膜组的骨组织中TGF-β1、VEGF、BMP-2、Runx-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结论:骨膜原位成骨结合补肾方治疗能显著提高肾虚型大鼠股骨骨缺损修复效能,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骨膜原位成骨,且与胶原膜相比较,自体骨膜具有更好的成骨和成血管能力。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8A0303133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74337),广东
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项目(No.20181080),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No.B2018097)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1]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51040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严,冯俊铭,谢磊,等.补肾方联合骨膜原位成骨治疗肾虚型大鼠股骨骨缺损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9):5526-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