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连梅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CVD)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 SymMap、 ETCM、 TCM@taiwan等开源数据库获取连梅颗粒的活性成分,并通过DrugBank、TargetNet、PubChem等数据库预测成分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和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等收集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靶点。通过比较毒性遗传学数据库(CTD)收集核心靶点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利用Cytosac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对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分析,筛选出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提取核心子网络,利用DAVID 6.8在线工具对核心子网络的靶点做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东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成分-靶点网络分析连梅颗粒得到9种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关键化合物为香草酸、槲皮素。药物、疾病网络的共同靶点MIF、TLR9是关键靶点,靶点-疾病网络显示连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GO分析显示核心子网络与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连梅颗粒得到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包括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香草酸、槲皮素与MIF、TLR9可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相互作用。结论连梅颗粒及其关键成分香草酸、槲皮素可能通过以MIF、TLR9作为靶标发挥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疾病中的药效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能量代谢通路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以上结论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