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治疗单个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分析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体外受精 累积活产率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IVF)治疗的单个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9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不孕症主要指征进行IVF治疗的201对不育夫妇接受291个取卵周期的临床资料,分组情况为:(1)女方年龄分组:≤35岁组、35岁(~(40岁组、≥40岁组;(2)获卵数不同分组:1~3枚组,4~5枚组、6~10枚组、11~15枚组、≥16枚组;(3)按照腹腔镜/经腹手术史分为卵巢囊肿剔除组、手术未剔除卵巢囊肿组、未接受手术组。比较各组单个取卵周期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自然流产率及累积活产率。结果 291个取卵周期中16个周期(5.5%)未获卵,47个取卵周期(16.2%)未获得可利用胚胎。每取卵周期累积临床妊娠率为51.2%(149/291),累积自然流产率为22.1%(33/149),累积活产率为42.6%(124/291),其中8个周期为流产后再次移植同取卵周期剩余冷冻胚胎获得活产。(1)年龄分组比较:≥40岁组累积临床妊娠率(12.5%)均显著低于≤35岁组(58.0%)及35岁(~(40岁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累积自然流产率(12.5%、45.2%、83.3%)逐渐增加,累积活产率(53.4%、40.0%、2.1%)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获卵数分组比较:随着获卵数的增加,累积临床妊娠率(14.1%、61.0%、68.8%、78.7%、96.8%)及活产率(8.7%、53.7%、60.9%、63.8%、80.7%)均呈上升趋势;获卵数1~3枚组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手术剔除卵巢囊肿组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均显著低于手术未剔除卵巢囊肿组(43.6%、62.1%;36.1%、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获卵数≤3枚时,曾接受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35岁组累积活产率为10.6%(5/47),)35岁组则为0(0/20)。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IVF助孕治疗累积活产率与女方年龄及获卵数呈相关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导致的卵巢低反应会对IVF产生不良影响。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