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银屑病
土茯苓
乌梅
中药配伍
Notch信号通路
协同增效
摘要:
目的 探讨土茯苓、乌梅及其配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土茯苓+乌梅组、土茯苓组、乌梅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提前预防性给药3天,土茯苓组、乌梅组、土茯苓+乌梅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95、0.78、2.73 g/(kg·d)灌胃,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 mg/(kg·d)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10 ml/(kg·d)纯净水灌胃,每日1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第4天开始每日上午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62.5 mg制备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每日下午各组继续按预防性给药剂量灌胃,连续6天。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对皮损组织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并用金(正均)氏公式定量分析土茯苓配伍乌梅的增效作用;HE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进行Baker评分;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2 (IL-12)、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23 (IL-23)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组织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1抗体(Notch1)、Hes家族BHLH转录因子1抗体(Hes1)、锯齿典型Notch配体1抗体(Jagged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毛发、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较差,皮损区可见明显的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增厚,PASI评分、Baker评分升高,皮损组织中IL-6、IL-12、IL-23含量及Notch1、Hes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土茯苓组、乌梅组、土茯苓+乌梅组、甲氨蝶呤组小鼠一般情况改善,皮损区红斑和鳞屑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ASI评分降低,皮损组织中IL-6、IL-12、IL-23含量降低(P<0.05或P<0.01);土茯苓组、土茯苓+乌梅组、甲氨蝶呤组小鼠Baker评分降低,土茯苓+乌梅组、甲氨蝶呤组小鼠Notch1、Hes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l)。与土茯苓组、乌梅组比较,土茯苓+乌梅组小鼠PASI评分、Baker评分降低(P<0.05);与土茯苓组比较,土茯苓+乌梅组小鼠皮损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土茯苓+乌梅组小鼠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正均)氏公式计算得出土茯苓+乌梅联用指数Q值达1.29(>1.15),表明土茯苓、乌梅配伍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土茯苓、乌梅配伍可协同改善银屑病小鼠的皮损症状,其疗效较单用药物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cth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01130);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专项(YN2019QJ11、YN2019MJ06);广东省科技计划(2017B030314166);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Z2021ZZ51);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丽娟,吴亚运,赵亚,等.土茯苓、乌梅及其配伍对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皮损组织炎症因子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2,63(19):1880-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