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120
大德路总院
科研
中医证候研究团队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医案文献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
舌象
脉象
证候
数据挖掘
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
摘要: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特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356例胃食管反流病医案患者的一般信息、症状、舌象、脉象、诊断、证候等进行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64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嗳气为主症,常伴纳少、口苦、口干口渴等症;舌色以舌红、舌淡红、舌淡为主;舌形舌质特点为胖大、齿痕;舌苔特点为苔黄、苔薄、苔腻、苔白;脉象以弦、细、滑、数脉为主,沉、弱、缓、涩、濡脉也占一定比例。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临床以吐酸、吞酸、食管瘅、反酸、胃痞、胃脘痛等为常见病名,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气郁结证、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痰热内扰证等为其主要证型。【结论】现代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采用病-症-证结合的辨治模式,以病为参,以症为靶,辨证论治,具有较独特的优势。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YFC1709600);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付灵玉,吴荣焕,张海燕,等.基于现代中医医案文献分析的胃食管反流病辨治特点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1):2686-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