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耳穴电刺激正常人心率变异性与脑比率低频振幅的相关性研究

Correlation study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耳穴电刺激 比率低频振幅 边缘叶 海马旁回 颞叶 心率变异性 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运用静息态fMRI的比率低频振幅(f ALFF)方法,探索耳穴电刺激引起的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29例,分别于基线状态、耳穴电刺激及假穴电刺激时行fMRI扫描,采集动态心电图数据,记录心率变异性;对3种不同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和f ALFF值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耳穴电刺激时心率变异性与差异脑区的fALFF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基线状态相比,耳穴电刺激RR间期、相邻RR间期差值(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5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穴电刺激与基线状态的RR间期、MSSD、P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穴电刺激时边缘叶、海马旁回及颞叶局部脑区的fALFF值升高(P<0.05,FWE矫正),且差异脑区的f ALFF值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两者的比值(LF/HF值)呈正相关(r=0.422,P=0.023)。结论:耳穴电刺激可调节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同时引起边缘叶、海马旁回及颞叶的fALFF改变,且两者间具有相关性,这为研究耳穴电刺激疗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神经影像学基础及生理学证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