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中医院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3]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表观遗传修饰
内脏高敏感性
肝郁脾虚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治疗后易复发,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低下。肝郁脾虚是IBS-D的核心病机,“痛泻”是肝郁脾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内脏高敏感性关系密切。内脏高敏感性是IBS-D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中枢敏化是其形成的关键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可调控中枢敏化的诱导、形成和维持环节,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具体分子机制可概括为5-羟色胺受体3(5-HT3R)基因低水平DNA甲基化促进中枢敏化诱导环节,和(或)神经肽Y(NPY)基因低水平的组蛋白乙酰化导致中枢敏化去抑制,进而持续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c-fos引起内脏高敏感性。就此探讨IBS-D肝郁脾虚与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介导的IBS-D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探讨IBS-D肝郁脾虚的表观遗传学内涵及痛泻要方作用机制,对保持中医药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2102010207,No.2021020102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03992,No.81904148,No.81974563);;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协同创新团队(No.2021xk63);;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No.YN10101907,No.YN2016QJ14);;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No.20192024,No.2022207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19218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8M640222);;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青苗计划”(No.SZ2022QN08)~~;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3]中国中医科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吴皓萌,郑欢,黄绍刚,等.从表观遗传修饰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03):1026-1031.